編者按 瓷器發明于中國,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。青瓷是瓷器的“母親瓷”,源于浙江、產于浙江、盛于浙江,是古代浙江人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。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,要“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”“堅定文化自信,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”。因此,推進青瓷文化和產業傳承發展正逢其時、意義重大。
據聯誼報
浙江青瓷在瓷器發展史上地位卓越
“一部陶瓷史,半部在浙江”。大量的考古證實,浙江青瓷具有以下顯著特征:一是出現時間最早。在我省北部德清的龍山地區發現了140多處夏商周時期原始窯址,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、規模最為龐大的原始窯址群??脊抛C實,這里不僅是原始窯址分布的重點地區,也是原始瓷最早的燒造地,被考古界認同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。二是發展脈絡清晰。目前,在我省發現的、包括入選大遺址保護的上林湖越窯遺址、大窯龍泉窯遺址在內的青瓷窯址超過1000處,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,從德清、上虞、慈溪、龍泉等地,沿東苕溪、曹娥江、上林湖、甌江、錢塘江、飛云江、椒江等流域密集分布,生產規模巨大,記載了較完整的中國瓷器發展變遷史,其他任何地區無法比擬。三是青瓷工藝精湛。發現的原始青瓷不僅品種豐富,而且產品質量高,龍窯技術也很成熟,并形成了獨立的窯區,在明代之前,一直引領中國青瓷窯業技術發展,在全國一枝獨秀。四是保護相對完好。從發現的窯址看,大多保存較好,尤其是“上林湖越窯遺址”和“大窯龍泉窯遺址”基本保存著窯場廢棄后的自然狀態,在全國大型著名窯址類遺址中,屬保護和利用情況相對較好的窯址。
推進青瓷文化和產業傳承發展是響應“一帶一路”倡議與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需要
青瓷是海上絲綢之路輸出的最大宗商品。最早從三國至西晉開始,伴隨著越窯與龍泉窯青瓷的鼎盛,青瓷依托海洋的交通便利,迎來了對外輸出的高峰,除傳統東北亞的韓日等國家外,廣及東南亞、南亞、西亞以及東北非洲諸港口與城市,占據了中國對外輸出瓷器中的絕對主流。車俊書記在全省對外開放大會上明確提出,要全面實施打造“一帶一路”樞紐行動計劃,找準中央總體目標與我省特色優勢的結合點。助推青瓷文化和產業傳承發展,宣傳青瓷在中外交流中的卓越地位和巨大作用,可以發揮浙江青瓷的獨特優勢,在文化層面上積極響應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增強文化自信,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軟實力。
推進青瓷文化和產業傳承發展的建議
在加快“文化浙江”建設的進程中,要從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青瓷的傳承、保護與利用,促進青瓷文化和產業的傳承發展。
在浙江規劃籌建“中國青瓷博物館”,擦亮青瓷這張國家名片。雖然青瓷是中國的偉大發明,但目前仍無專題性、全國性的青瓷博物館。我省作為“瓷之源”所在地,青瓷文化底蘊深厚,在浙江規劃建設“中國青瓷博物館”,可實證中國青瓷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卓越地位,展示青瓷精美產品和工藝技術,傳承中華青瓷文化獨有魅力。一是及早規劃籌建。省政府應高度重視青瓷的保護和傳承工作,盡快將籌建“中國青瓷博物館”列入我省文化建設重點項目,成立中國青瓷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,積極開展前期籌備工作,并責成有關部門抓緊規劃的制定。二是高起點定位。展示以浙江青瓷為主的各個時期中國青瓷文化,打造成全國性重要文化展示窗口。應由省政府投資建設為主。館址擬選在杭州市為最佳,以浙江省博物館青瓷館為基礎,增掛“中國青瓷博物館”牌子。也可在“上虞早期青瓷博物館”或“上林湖越窯遺址博物館”的基礎上擴建。三是全方位整合。有效整合國內外青瓷文化資源,形成以中國青瓷博物館為龍頭,以地方青瓷博物館為補充的整體保護、展示、利用的格局。四是多功能融合。擬建設的中國青瓷博物館,是融青瓷保護、展示、研究、交流、創新為一體的專業基地,是繼中國絲綢博物館、中國茶葉博物館之后,又一承載著古代人類偉大發明創造的標志性建筑,應成為古代瓷器保存的最佳場所、中外瓷器文化的研究中心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生力軍。五是立體式推進。爭取國家文物局的支持,組織國內外專家到浙江開展專項考察和科學認證。爭取中央編辦等相關部委的支持,推動“中國青瓷博物館”早日在浙江立項落地。
推動浙江青瓷窯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讓青瓷文化遺產“活”起來。我省大窯龍泉窯和上林湖越窯等六大窯口遺址,除具有厚重的窯址文化遺產外,均有豐富的山水與文化資源,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意義重大。從大窯龍泉窯遺址看:背靠著名的琉華山,大窯溪從整個區域蜿蜒而過,大窯村風貌保存較好,有窯神廟等古跡,山上野生獼猴桃、映山紅、蘭花等資源豐富,外圍小梅鎮范圍內生態保護良好、氣候宜人,尤其是夏天氣溫涼爽,可以依托窯址資源,打造華東地區青瓷觀光避暑勝地。從上林湖越窯遺址看:上林湖地區湖山宜人,除上林湖外,尚有白洋湖、杜湖、里杜湖等一系列的大小不一的湖泊,湖畔有浙東地區保存完好的鳴鶴古鎮、五罍山與五罍寺等豐富的文化資源,以運河為主體的河網有效地聯結各個區域,由此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山水文化資源區。同時這里的地理區位優勢非常明顯,東是寧波、西為杭州,北邊跨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即為嘉興、上海。完全可以依此打造成長三角地區文化休閑中心,推動地區文化、觀光產業的發展,提升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。當前,要處理好“海絲之路”申遺與青瓷窯址申遺的關系,協同推進浙江青瓷文化和產業的傳承發展。
推動浙江青瓷特色文化產業帶的規劃建設,促進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。發揮浙江青瓷資源優勢,帶動浙江青瓷特色文化產業帶的形成,促進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。一是加大統籌力度。從省級層面成立“國際青瓷浙江研究會”,統籌推進全省青瓷文化和產業的傳承和發展。二是進行保護性開發。沿東苕溪、曹娥江、上林湖、甌江、錢塘江等流域,對德清、上虞、慈溪、龍泉、永嘉、金華等地已發現的青瓷窯址進行保護性開發,再現不同時期青瓷窯址的獨特風貌,直觀展示中國青瓷延綿不斷的發展變遷史。三是開展普及性宣傳。對青瓷文化進行系統性梳理,編印普及性科普讀物,講好青瓷文化故事。同時,引導文藝工作者創作青瓷題材的文藝作品,通過報刊、網絡、影視等手段,讓廣大群眾、特別是年輕人感受青瓷文化的魅力。四是實行市場化運作。根據所屬地區自然資源豐富、經濟發達、交通便捷等實際,做好青瓷文化和旅游結合的文章,支持各地政府、企業和青瓷傳承人,通過不同渠道和形式,興建“瓷之源小鎮”“青瓷特色小鎮”“青瓷工藝研究所”“青瓷博物館”等,讓青瓷文化貼近大眾的生活。五是注重創新性研發。瞄準發展青瓷高端文化藝術產品的方向定位,探索“藝術瓷生活化,生活瓷藝術化”新路子;推動青瓷文化進課堂,開設青瓷類專業課程,培養青瓷專業人才;在傳承青瓷傳統技藝的同時,融入現代科技,使青瓷文化和產業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。
上一篇:沒有了!
下一篇:推進青瓷文化和產業傳承發展 [ 2018-06-14 ]